蚓菜共生
喜愛魚菜共生的朋友都知道,魚菜共生系統中蔬菜所需養分主要是來自於魚排泄物經硝化菌氧化作用形成的硝酸鹽(氮肥)(請見【魚菜共生小教室】魚菜共生好幫手—硝化菌篇)。但親自實作後就會發現,單靠硝化菌氧化作用產生的氮肥,菜可能還是長得不是很好,這是因為葉菜類除了需要氮(葉肥)外,還需要磷、鉀、鈣、鎂、硫等各種元素,而這些元素是無法透過魚隻的排泄物與硝化菌的氧化作用提供的,蚯蚓的加入則可部份改善養分不均衡的問題。
▲ 養分不足或過老時可能出現黃葉的現象
蚯蚓不論在土耕或水耕環境都具有極大的價值,蚯蚓穿行於土中,可鬆化土壤,使土壤透氣,並有利排水與植物根系的發展;在水耕環境中則可分解發泡煉石上的有機物,避免發泡煉石上的氣孔被堵住,導致硝化菌無法附著在孔隙上;更重要的是,蚯蚓分解有機物後所排出的蚓糞富含氮、磷、鉀等養分及微生物,是最天然的肥料,也是土耕或水耕或魚菜共生系統中最佳的養分來源。
蚯蚓—地球最有價值的動物&世界百大物種第一名
▲ What on Earth Evolved?(網路圖片)
蚯蚓的英文名稱為Earthworm,直譯為土壤(earth)或地球(Earth)中的蟲,存在地球已達6億年,且遍布地球各角落,生物學家之父達爾文將蚯蚓奉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 曾任《周日泰晤士報》科學記者 Christopher Lloyd 在其著作書籍 《地球演化了什麼?》(What on Earth Evolved?) 中也將蚯蚓列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物種,顯見其重要性。
蚯蚓大致具有以下優點:
1. 鬆土:蚯蚓可說是大自然的耕耘機,其運動可鬆動土壤,使土壤裡的空氣流通,有利排水與植物根系的發展。
2. 分解有機質:蚯蚓喜愛食用腐質的有機廢棄物,這種特性被廣泛應用在落葉堆肥、動物糞便分解、廚餘分解等,例如:屏東坎頂「蚓居農坊」即以牛糞飼養蚯蚓,推廣蚯蚓農法;新竹竹東「元沛農坊」利用蚯蚓分解食物廚餘與農業廢棄物,進行有機堆肥;又如2000年雪梨奧運期間,澳洲政府利用蚯蚓來解決選手村產生的過多廚餘等,都是蚯蚓分解有機質的成功案例。
3. 蚓糞是最天然的肥料:據台南蚯蚓養殖推廣中心指出,蚯蚓分解有機質後產生的蚓糞富含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而且含有鐵、錳、鋅、銅、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和18種氨基酸,有機質含量和腐植質含量都相當豐富,並兼具速效性和長效性的雙重特點,更可貴的是含有拮抗微生物和未知的植物生長素。
4. 高蛋白質飼料:蚯蚓的蛋白質含量高達70%,還有微量元素,如磷、鈣、鐵、鉀、鋅、銅以及多種維生素,可以作為魚或白蝦飼料,且不易污染水質。
5. 中藥藥材:中藥有一味藥材地龍(開邊地龍、廣地龍)即為蚯蚓曬乾加工後製成的藥材,本草綱目稱之具有清熱、息風、平喘、通絡、利尿等作用。
在魚菜共生系統中加入蚯蚓,即取其可分解有機質,並可提供多種養分的優點。
如何將蚯蚓加入魚菜共生系統
經常到戶外走走的人就會發現石頭或腐木下經常有蚯蚓鑽動,或在大雨過後,見到蚯蚓滿地爬,這種一般常看見的蚯蚓稱為山蚯蚓,是會怕水的蚯蚓,並不適合放進魚菜共生系統裡。
▲小編在郊外腐木下方土壤發現的山蚯蚓
魚菜共生系統適合養的蚯蚓為水蚯蚓,即為太平二號,可分為歐洲紅蚯蚓、非洲夜蚯蚓、印度藍蚯蚓3種。
▲台灣有許多蚯蚓養殖業者,透過網路即可買得到蚯蚓,並可宅配到家
▲小編在魚菜共生系統養殖的水蚯蚓為歐洲紅蚯蚓
小編家中的魚菜共生系統設置在窗台上,因為空間有限,所以並未直接將蚯蚓養殖箱放入魚菜共生系統的水循環中,而是另外在陽台設置廚餘箱飼養蚯蚓。因為蚯蚓對光非常敏感,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所以蚯蚓養殖箱應該放在陰暗處;又因為蚯蚓怕熱,有些同好會建議以四側有網洞的蚯蚓箱飼養,但小編實際使用過後,發現孔洞太多反而助長蚯蚓逃家,所以最後這個蚯蚓箱只能作為蔬菜種植箱。
▲原為蚯蚓養植箱,但因為過於通風,導致蚯蚓逃家,後改造為蔬菜種植箱
小編家中的蚯蚓養殖箱是使用一般的塑膠箱,底部與側邊均未開洞,並以泥土為介質。因為蚯蚓喜歡潮溼的環境,第一次使用時,務必先將泥土澆溼後,再放入蚯蚓,之後加入的生廚餘會自動產生水份,就不用再加水保溼。
可以未煮過的生廚餘或各種有機廢棄物飼養蚯蚓,如蔬菜、水果、穀物、蛋殼、咖啡渣、茶包、紙、菇類太空包(主要材質為木屑)、切除的菇類根部、發霉吐司、家畜糞便等。至於柑橘類、辛香料蔬菜(如葱、蒜、韮菜、洋葱)等食物,因為氣味具有刺激性,並不建議拿來餵養蚯蚓。
▲小編家中的蚯蚓養殖箱為一般塑膠箱,其中有蛋殼、撿菜挑除的青菜、蘿蔔塊等各式廚餘、刺蝟糞便與使用過的刺蝟木屑
因為蚯蚓喜愛吃腐敗有機質,為了加快蚯蚓分解廚餘的速度,有些同好會建議先將生廚餘發酵,再餵養蚯蚓,我們則省略了此一步驟。可將生廚餘直接鋪在泥土的表層,廚餘撕得越碎小,蚯蚓分解速度越快。此外,小編也建議夏天盡量不要把食物埋進土裡,因為食物在發酵的時候,會產生熱,蚯蚓沒辦法接受高溫,很容易造成蚯蚓逃家的囧境。
蚯蚓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在適合的養殖環境下,每月可繁殖一次。蚯蚓會由生殖環帶產下卵繭,呈橢圓或紡錘形,最初呈乳黃色,7天左右即變成紅色,再經7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小蚯蚓。只要養殖條件佳,蚯蚓會不斷繁殖,不用再另外添購。
▲蚯蚓生殖環帶色暗腫脹,如戒指狀
▲蚯蚓卵繭呈橢圓或紡錘形
▲蚯蚓卵繭比芝麻大,但比米粒小,每個卵繭可孵出1隻以上的小蚯蚓
蔬菜水果在發酵時會釋出水份,這些水份會和蚯蚓糞便混合在一起,就是最天然的營養液,可以滴管收集起來,加入魚菜共生系統的水中,或以1:1,000的比率稀釋,噴灑在葉子上。
▲以滴管收集蚯蚓養殖箱底部的水份
小編學校的魚菜共生系統是直接將蚯蚓養殖槽加入水循環中,我們在魚槽上方設置了一個有網洞的蚯蚓養殖槽,以小顆發泡煉石為介質,並使養殖槽底部略為碰到水。為了保持養殖槽的溼潤,我們另外將沈水馬達產生的水柱注入養殖槽,這個水柱同時也可以將蚯蚓糞便直接沖入水循環中。
▲小編學校魚菜共生系統中的蚯蚓養殖槽
▲以沈水馬達產生的水柱注入蚯蚓殖槽,既可保持發泡煉石的溼潤,也可以將蚓糞沖入水循環中
剛開始養殖的蚯蚓很容易因為環境不適應而發生逃跑的現象,這時候需要檢視一下養殖環境,他們逃家的理由不外乎食物不合胃口(如柑橘類、辛香料)、飼養密度太高、環境太乾、泥土不夠深、食物不足等等因素,一旦發現有蚯蚓集體逃家的現象應立即修正養殖環境。有些同好的作法是在養殖槽上方加裝燈光,因為蚯蚓不喜強光,燈光可使其安分待在泥土或發泡煉石中。
以蚯蚓為中介,將寵物(家畜)結合魚菜共生系統
在魚菜共生系統中加入蚯蚓後,寵物(家畜)也可結合魚菜共生,進一步擴展為家畜魚菜共生。以小編家中為例,我們在家中飼養了一隻刺蝟(雜食性動物),可吃各種小昆蟲與蔬菜水果,他的糞便可餵養蚯蚓,蚯蚓分解其糞便後產生的蚓糞又可以作為蔬菜肥料,蔬菜招來的菜蟲又可提供刺蝟食用。在原有 「魚幫菜、菜幫魚」的共生系統外,又多了一個「刺蝟幫蚯蚓、蚯蚓幫蔬菜、蔬菜幫刺蝟」的共生系統;魚菜共生系統中的生物更為多樣性,提供蔬菜的養份也更為多元化。
▲小編家的刺猬阿肥
這種在半控制環境下,整合小型家畜、魚、菜的共生系統,稱為Microponics(請見WIKIPEDIA Microponics),是2008年澳洲都市農夫 Gary Donaldson 為其自家後院的整合型栽培系統所取的名稱,其實就是Micro-livestock 小型家畜(或微型農場 Micro-farming)與 Aquaponics 魚菜共生兩字的整合。Microponics 將家庭寵物(家畜)與魚菜共生系統結合,是企圖仿照大自然的生態循環,也是小編未來想持續努力的方向,希望可以在魚菜共生系統加入更多樣化的生物,實現微型農場與魚菜共生整合的夢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