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魚菜共生系統擴建記錄]
魚菜共生系統並沒有標準化的規格,網路上也有許多同好分享各種不同的DIY方法;不論使用何種方式,一個好的魚菜共生系統一定要給予蔬菜充足日照,同時也要給魚兒足夠的遮蔽以防水溫過高。以筆者家中為例,我在家中南向窗戶架設了一組魚菜共生系統,每日均至少有6-8小時日照,但為避免太陽直射,導致水溫過高,魚槽上方則覆蓋有保麗龍。
[2017.06.15魚菜共生擴建完成照-窗台寬50cm,高130cm]
2016年筆者原來是建構一個高4個X寬3個,共12個盆栽的魚菜共生系統,在2017.06.15又將右邊擴建出另外4個盆栽,所以最後成為4X4=16個盆栽的系統,該次擴建也同時增加了集水器與打氣機。初學者不一定要使用集水器與打氣機,以下就以初建時高4X寬3的規格作介紹。
第1步驟
備料:
1. 回收寶特瓶6個(盆栽數量/2) 。
2. 作為魚槽的底部容器(為了降低成本,筆者是以一般花盆取代,並將底部以矽利康(silicone)補起來)。
3. 軟水管(15 cm X 9 = 135 cm)與止水閥3個。
4. 沈水馬達(揚程1米)1個。
5. 發泡煉石若干。
第2步驟
將每個寶特瓶對半切,並於每個對切寶特瓶底部穿洞接上水管,這些水管會依序將盆栽流下來的水引導至下方盆栽。有瓶蓋的半切寶特瓶可置於最下層,不用再另外裝水管,滴漏的水直接流回魚槽,如下圖。
第3步驟
將寶特瓶掛在日照充足的地方(全日照,每日日照至少6-8小時)。
第4步驟
作為魚槽的底部容器放置於寶特瓶下方,且寬度須大於寶特瓶串的寛度。
第5步驟
將菜苗連同育苗軟盆放進寶特瓶容器中,最底下一層的寶特瓶舖滿發泡煉石,並直接將菜苗種入發泡煉石中。發泡煉石為植物根部的介質(發泡煉石上有許多的孔隙,能讓硝化菌附著,達到淨化水質的功能),也可以用礫石、泥炭土等等其他介質代替。
第6步驟
將沈水馬達放入魚槽,並將水管拉至寶特瓶串的上方。原來筆者對沈水馬達水管的配置是將水由右方吸上來,而多餘的水則是由左方流回(如左下圖),但後來找到合適的塞子塞住左方水管(如右下圖),就不須再導回多餘的水。
第7步驟
將寶特瓶串上方的水管鑿出3個洞,並裝入止水閥,以利滴水至下方盆栽。
第8步驟
魚槽加水完全淹沒沈水馬達後,開啟沈水馬達。
第9步驟
架設好整個系統後,讓系統跑個3至7天,使水中的氯與氨發揮掉後,就能在魚槽內養魚。因魚槽容器小,建議飼養較小型的魚類,如:蓋斑鬥魚、孔雀魚、朱文錦。
以上魚菜共生DIY的固定成本不到千元,而且系統建構好後,未來也只有電費與菜苗的變動成本。有魚農夫來幫忙,在家也能輕鬆種菜,享受新鮮無毒的蔬菜。